郭怡孮:从中国画节到“中国文化节”

2015-05-08 15:28:14 所属栏目:名家访谈    作者:苏醒 刘建强    编辑:刘坤   来源:潍坊日报网

810a19d8bc3eb1355df0c298a61ea8d3fd1f44d9.jpg

郭怡孮

郭怡孮,男,汉族,1940年生,山东省潍坊市人。中国画学会会长,中国潍坊中国画节发起人之一,1962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院长。

暮春时节的鸢都大地,生机蓬勃。伴随着春天的脚步,人们盼望已久的第四届中国画节日渐临近。据悉,第四届中国画节期间,由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担任艺术总监、总设计,中国画学会会长郭怡孮、副会长龙瑞、秘书长孙克担任艺术总监,携30多位国内著名书画家历时一年共同创作完成的长220米、高1.45米的国画长卷《黄河万里图》将会展出,该作品气势磅礴,以宣传黄河文化为主题,弘扬中华文化、黄河精神,再次唤起全球华人对祖国的关心和热爱。

20114月起,潍坊于文展会中植入中国画节,连续三届,中国艺术家汇聚于潍坊,徜徉于中国画的绚烂长廊,中国画都已经与世界风筝都共誉,成为潍坊两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中国画节是中国首个以中国画命名的大型艺术节庆活动,由中国画学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潍坊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报业集团等单位承办。中国画学会作为建国以来全国唯一代表国家级的中国画学术权威机构,以推动中国画艺术深入发展,营造良好学术研究氛围为宗旨,积极开展各类学术文化活动,促进中国画艺术创作的繁荣,弘扬传统文化,推崇时代精品,挖掘优秀人才。

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画学会会长,中国画节发起人之一郭怡孮,他说:中国画与潍坊的名字结合在了一起,钩沉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赋予这座城市更多水墨晕染的人文元素,但中国画节只是一个引子,一个平台,其背后是潍坊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从中国画节到中国文化节,这其中还要做许多重要的工作,他期待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强化展会的宣传推介工作,做好展会期间的文化活动和展会论坛活动,最大限度地扩大展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努力将第四届中国画节办成一届水平高、效益好、影响大的文化盛会,推动文化潍坊的大发展、大繁荣。

故乡情:新作飨家乡

郭怡孮1942年出生于老潍县,父亲郭味蕖,是中国现代著名画家、美术史论家和美术教育家;母亲陈君绮,清末大金石学家陈介祺的后人,学养深厚。郭怡孮自幼受父母熏陶、耳濡目染,培养成深厚的艺术爱好。

三年级时,郭怡孮的一幅花卉画参加北京市中国画展,时任北京市委领导的邓拓同志看了很是喜欢,他在北京日报上写文章说:郭味蕖、郭怡孮父子同台展出,特别是郭怡孮画的燕子花,生机勃勃,大有出蓝之概。巨大的鼓励,激起他的绘画热情。

1952年,父亲应徐悲鸿先生之邀到中央美术学院工作,12岁的郭怡孮跟随父母到北京二十三中读中学,遇到了使他感念终生的美术教师金玉峰先生。金玉峰是杰出的青少年美术教育家,他培养的许多学生后来多有成就,在他名下学画,是郭怡孮的幸事,1959年,他高中毕业顺利考入了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当时,有许多著名艺术家在这里任教。美术方面有卫天霖、李瑞年、张安治、彦涵、俞致贞、高冠华、白雪石、吴冠中等。每到周末,他和同学们都可以在演奏厅里看演出,良好的艺术氛围,使他获得了多方面的艺术滋养。

1962年,在文化部主办的六二届中央美术学院和北京艺术学院毕业创作新芽美展上,郭怡孮的毕业作品《春秀》作品挂在展厅正中,无疑,这是同批作品中的佼佼者。文革期间,《春秀》由某单位赠给了来京演出的五指山战士业余演出队,远走海南。郭老谦虚地说:那是我绘画创作的起跑点。

文革浩劫,郭怡孮的艺术创作被迫中断。

1977年,文艺界迎来欣欣向荣的春天。郭怡孮以为联合国大厦画大画的名义,从工作的中学文艺队借到创作组。老画家们把对他父亲在文革中不幸遭遇的惋惜之情化作对他的关爱,把他当成学生和年轻画友,像子女一样对待他。这也是他一生最紧张、最艰苦一段时间,创作了许多大画,包括联合国大厦、我国驻外使领馆和国内一些重要场所的陈列作品。

1978年,郭怡孮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中国画系花鸟科主任,这正是他父亲生前的工作。1979年中央美术学院首次开办花鸟画研究生班,李苦禅、田世光先生任导师,他任班主任,教学成了他工作的重点。教学需要严格的科学态度和对技巧理论、创作理论的全面理解和讲述能力,这方面,郭怡孮不敢有半点的松懈。为贯彻理论、生活、技巧同步进行临摹、写生、创作交替进行笔墨、构图、色彩综合训练的教学原则,他十分重视理论学习、生活和创作实践,认真整理了父亲的遗著《写意花鸟画创作技巧十六讲》,并出版了多部教学技巧书和录像带。

郭先生对故乡潍坊充满感情,对潍坊举办的书画节和文展会情有独钟,他说这是故乡人民的一件大事,弘扬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挖掘潍坊民俗文化发扬光大,壮大潍坊经济,他鼎力支持,当仁不让。

第三届潍坊文展会,郭怡孮老师携带近两年来精心创作的60余幅花鸟画新作参加,这是这批花鸟画首次对外公开展出,郭怡孮特意将展出地点选在故乡,显示他对故乡深情厚谊。而此次国画节,郭怡孮老师又给家乡人民带来了更大的惊喜,画节期间,不但会展出携30多位国内著名书画家历时一年共同创作完成的长220米、高1.45米的国画长卷《黄河万里图》,还亲自为其题词——“文化潍坊.国画之都,同时带来了《国色》《琼岛晨光》《塞纳河畔意境》《山茶报来春消息》《东风吹绽绣球花》5幅佳作以飨家乡人民,表现了其对家乡人民的深情厚意。

3郭怡孮 国色 136×69.jpg

《国色》

创新:绚丽与写意并存

当今画中国花鸟画各有千秋,而真正要画出特色、画出品位和个性并不容易。郭怡孮的花鸟画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这就是他比较关注大自然中不太为人注目的异花野果,并以此作为题材,创作了许多风格独特的优秀作品。迥然不同的审美情趣及风格在全国范围来讲都是很特别的,其画作意蕴深远,形神兼备,所产生的异样之美,平实之美和生命之美,深深地打动了欣赏者的心灵。

郭怡孮老师关于大花鸟意识大花鸟精神的创作理念,逐渐摆脱了传统文人写意花鸟画冲和雅淡审美情趣的趋向,在题材、构成、意境以及色彩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和追求,确定了以歌颂大自然原生态野生花草强劲生命力为创作的主攻方向。

郭怡孮用自己的绘画来表达发现之美,发现之感悟以及生活之真谛。在他的作品中,总是透出一绺清新的带着泥土味道的野花芳香,让欣赏者跳出世俗的情感纠葛和忙碌,完全放松自己的身心,全神贯注地沉浸到香醇的画境之中。越是深入其画境中,越发会感到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心灵交流和沟通,完全进入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进而使人对自身,对生命和对生活不断的进行思考,有所感悟。

郭怡孮作品的表现手法同样独到,他有着扎实的笔墨功夫,极强的画面把握能力,纵览其画作,一般主要依靠传统的国画笔墨,借鉴和吸收部分西方的色彩与构成,以密集丛生体现其繁茂蓬勃的气势。画面色彩斑斓,丰实饱满。其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写生时注重捕捉对象的整体气势,创作时将大自然极富生命力的原生态野性充分的表现而不是再现,一气呵成,畅快淋漓,无丝毫的娇柔做作。他主要用线写形达意,用点来营造画面气氛和层次,在具象中具有某种抽象意味,将某些形象和笔墨符号化,显然是在追求一种现代视觉效果和时代精神,这恰好凸现了他作品的独特个性和魅力。

每种花草都有它不同的外在形态和生存环境,这就塑造了它们各自独特的内在精神。通常画家都习惯于用一种笔墨语言来表达对世界万物的理解,并由此形成了自己强烈的个人绘画风格。可是丰富多彩的世间万物及其内在的独特本质仅仅采用一种笔墨语言去解读和表达,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要发掘和探索不同事物的内在精神,并采取相应的笔墨语言来进行表现是非常困难的,但这种在艺术上的探索和创作活动却是十分有价值和有意义的。

郭怡孮力求深入探索和发掘蕴含在不同花草自身上的本质精神所在,并创造性地运用最切合表达它们的艺术语言来完成每一幅作品的创作。他坚持一花一世界,一草一春秋的艺术创作理念,使其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纵览他的作品,有的轻盈灿烂,别具风貌;有的造型准确,用色清丽;有的又是性情所致,得意忘形;有的则是突发灵感,神来之笔。

在画风上笔墨的大气雄厚同时,他还在不断关注着快速发展的时代和社会,对于层出不穷的各种新鲜事物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并结合新颖的表现手法体现出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创作风格,逐步地走上一条注重思想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艺术探索道路。

守护:中国画的传承

在谈到中国画未来的发展趋势时,郭怡孮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创作思想的开放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画的边界要不要重新划定———扩散和嫁接得太多了,就会失去中国画原有的特色和韵味,容易发展得不伦不类。中国自古以来书画不分家,只有把书法练好了,画作才会更有韵味,笔墨也才会更生动,我国历代很多著名画家,同时也是大书法家,比如宋代的宋徽宗、米芾,元代的赵孟頫,近代的吴昌硕,他们的绘画作品中都透露出浓浓的笔意,这是中国文人写意画的特点,也是中国画特有的书写性的体现。遗憾的是,我国的书法教育一度出现断层,一些年轻的国画家因为字写得太差干脆少写或不写,这就使他们创作的中国画在精神内涵上有所缺失。还有一些人全面接受西方的构图方式,这其实也存在理解的误区。实际上,中国画强调写意精神,画面并不追求照相式的写生,书法体现了作者的心情和画面是相辅相成的,即使在当代也不会过时。

作为民族文化瑰宝的一部分,中国画一直处于世界艺术的边缘地带,究其根源,不是中国画缺失了文化内涵和艺术高度,而是中国的艺术家们缺少民族文化的自信。中国画艺术应当得到有力的传播,应当有一种力量站出来勇于担当!中国画节便肩负着这种使命!郭老重申道,我们赶上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好时代,艺术的力量喷薄而出;政府的大力扶持,潍坊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中国画节的举办提供了丰厚土壤和独特优势。

据悉,第四届中国画节在继承前三届画节的经验基础上,更加突出学术高度,盛况空前,中国画学会60位名家在画节均设有个人专题展区,另设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全体成员展、山东工笔画学会第二届会员精品展、潍坊籍中国画名家特别展等诸多展区,学术层面更高,内容更加丰富,用市场来增容运营画节,是一场传统中国画齐放异彩的隆重庆典,更是一场文化惠民的盛大节日。

可以看到,中国画节已经成为中国书画艺术的盛会,借助这一平台,潍坊中国画都的品牌更加响亮,从中国画节到中国文化节寄予着画家郭怡孮的梦想,也是全体潍坊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