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画 张志烈的七彩人生
张志烈
张志烈现为青岛理工大学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青岛油画院画家,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革会员,中国欧美同学会会员,中国欧美同学会留俄(苏)山东分会副秘书长,欧美同学会青岛分会理事。
《利贝斯克的雪》
2010年《利贝斯克的雪》曾被发表于中国艺术核心刊物《艺术百家》并获年度总评二等奖。此幅油画再度展出,观者仍然被作品中呈现出的艺术魅力所深深感染。除此之外,该画作者的另一批作品也屡屡获奖,其中《崂山写生》还曾入选山东首届写生作品展,《春·融》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首届青年油画展;2013年,他又参与国家教育部研究课题《西方绘画中色彩的表现性及其对中国化的影响研究》;2013年七月他又参加了由中国著名美术理论家王仲先生和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组织的《回望涅瓦河》中国油画家13人联展……这位就是青岛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张志烈。
启发式老师的奉献情怀
1968年,张志烈出生在潍坊昌乐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学到大学,张志烈一直品学兼优,各项功课都名列前茅,尤其对美术表现出少有的艺术天赋。初中时,他的语文课本上画满了上百个人物,虽然文化课成绩一直优异,但对美术的热爱还是让他毅然决然选择了从事美术专业之路。
1991年,张志烈大学毕业即分配至昌乐教学。从一走上讲台,他便将自己的所知无私地掏出来,惟恐自己所学不精不深不全,所以总是从多方面获取知识,然后经过自己的消化传授给学生,将自己总结出来精华的部分传授给学生。
1999年张志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研究生班,师从著名画家靳尚谊,吕胜中,戴士和,曹力,陈文骥,龙力游,王华祥,段正渠,闫平诸先生,学习各位大师的艺术风格,在油画艺术方面有了更深的造诣。之后,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以人才引进形式调入潍坊第七中学工作,并且当年负责起美术教学的全面管理工作。
美术教学是一种纯经验性教学,教师的教育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正确的教育方法决定着学生的发展乃至一生的命运,作为一个美术老师需要掌握科学和正确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与其他老师相比,张志烈有一个显著的教学特点,那就是教学“灵活多变”,不呆板。他尊重学生的天性,从不盲目独断专行,妄下结论,而是看学生身上具备怎样的特质,重视启发,然后再引势利导。每当看学生作画,他就会在一边观察,看学生有着怎样的能力和天性,绝不扼杀学生的天份,而是发挥学生的能力和天性,发现学生的兴趣,并加以启发、引导。学生李德惠绘画潜质很好,张志烈老师经常与他交谈,使他认识到自己的方向,经过自己的努力他现在已经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的一名教师了;学生刘兵兵文化课和专业都很好,张志烈老师除了给她专业指导以外还给她指正方向,现在刘兵兵已经读完博士已经是北京北方工业大学的一名教师,学生徐振杰,专业科学习有些慢,但文化课却不错,张志烈看到如此,便给他指引了一条学习艺术理论的发展方向。如果一定要学美术的话,这名学生很可能就荒废了前程。现在,徐振杰已经读完博士是山东建筑大学的一名大学老师。学生刘同华性格内向,平时寡言少语,但他的绘画却非常有悟性,画境中还有另外一种独特的感觉,那时候,甚至好多同学还笑话他,但张志烈马上意识到他绘画的独特艺术天分,需要他帮扶,于是他引导他毅然选择了属于个人的艺术发展方向,现在,这个学生已经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一名老师。有的学生是设计素质,而有的学生则具有绘画天份。有部分同学文化课比较好,适合往理论方向发展,不管哪一类学生,张志烈都会为学生选择一条适合学生自己的发展之路。
知识无价,张志烈从来没有对知识界限加以设定,从一开始教学就注定是一个善于讲课的人。他生动形象,启发鼓励式的教学方法曾经成为潍坊七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打破全级美术生班与班的界限,开始为学生们上大课。讲台上,他手拿画笔谆谆教导,讲台下,五六百名学生黑压压一片仔细聆听,那是何等壮观的一幅教学场面。
他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赢得了学校和社会的承认,取得了一系列的荣誉。2004-2006年,张志烈负责潍坊幼师考点的全面管理工作,在长达六年的美术招生工作中没有一封举报信,考点声誉极高,倍受广大考生的肯定。
26年来,他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据不完全统计,他教过的学生中已经有五六位博士,几十名大学教师,几十名工程师,几十名总经理副总经理,自主创业的更是不胜枚举……
尽管现在他现在仍然是一名大学的普通美术老师,但是他觉得自己用知识改变着学生们的命运,用双手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他心里有说不出的骄傲和自豪。
丹青勾勒出多彩生活
张志烈不是一个闷在教室或者画室里死学的人,他的性格阳光随和且活泼好动,具有浓烈的文艺气质,喜欢浪漫,且善于交友,他是一个师者,平时勤奋教学的同时,却始终装着一个丹青之梦。他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己在艺术上探索的脚步,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促使他想创造更多的机会外出求学,以寻求更多能够提高艺术的方法。1994年,他不远千里,抱着一大捆素速写稿敲开了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当时已是中国著名画家刘国辉老师的家门,一次次向他求教。刘老师看到他的画稿,告诉他不要只注重技法,注重对形象的感受时,他铭记在心,这句话使他受用一生。
被调至理工大学之后,张志烈相对有了自己固定的时间,除了在业务方面积极钻研外,他还积极在创作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国家在文化、经济领域的开放,越来越多的油画家得到接触和了解西方艺术的机会,西方绘画成为中国油画家更新艺术观念、改变艺术风格的重要借鉴对象。在这种契机之下,一大批艺术青年怀揣梦想,带着对油画艺术的热爱,义无反顾的踏上去西方“取经”的道路。张志烈就是其中之一。他奔赴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造型艺术学院学习,师从俄罗斯人民艺术家,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库茨米乔夫教授,带着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底蕴去学习、探索和研究油画艺术。
在俄罗斯学习期间,为了不耽误给中国孩子们辅导功课,每年十一月底,他再回到中国,那时正好是国内美术专业学生冲刺的时间,为了让学生们在短时期间有一个质地飞跃,他没白没黑地教,十二月份,仅一个月就能给学生上十五次大课,可谓筋疲力尽。
旅俄期间的学习生涯对他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7年,他以全科五分的优异成绩毕业。
在中央美院和留俄学习的阅历,使张志烈的创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顿悟,他的绘画语言逐渐成熟起来。他的作品有一种成熟美,让人看了赏心悦目,怡情养心,这恰像他的性格,他喜欢不断为自己设立目标,挑战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他的性格那么阳光向上,积极乐观,因而他的油画基调始终有一种明亮的温暖,清新的华美。就像他不断积极探索的人生。
在油画语言的探索上,张志烈追求自然天趣,其作品气息贯穿流动,一气呵成。追求作品的生动感,气息的流动感,动作的的书写感,作品的大气感。他反对作品中有造作,生记硬背,照葫芦画瓢,追求画面形式感的新颖,更追求画面所折射出来的更深层次的内容和对材料特性的掌握和运用,更注重内容与形式,材料与语言的融合,他的作品面貌往往呈现出比较新的形式,令观者凝神沉思无限畅想。
张志烈还在油画语言探索的同时,同时在水墨画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他将中西画进行了融合,注重用线,注重自然天趣,用墨浓淡相宜,注重意境的表现。2013年写生创作了若干小品,倍受同行们的肯定。他还想在水彩,雕塑,陶瓷方面都做些涉猎,把不同的表现语言融会贯通,做到心到意到,用心灵搞创作,达到自己满意的境界。
亦师亦画,亦学亦教,张志烈老师用自己的精神诠释了何为一个优秀教师,又用自己不断追求艺术的行为诠释了何为一个艺术家真正的情怀。师者,艺术家,张志烈正在完美演绎着他的两个角色,他愿意用自己的画笔去挥洒自己对人生的热爱,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充满阳光的生活。
上一篇文章:水韵山情家乡魂——记郭味蕖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韩子夫
下一篇文章:铿锵而行 那丰富而壮阔的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