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山情家乡魂——记郭味蕖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韩子夫
韩子夫
韩子夫 男、56岁、中共党员、原潍坊市电视台副台长、高级编辑。现为潍坊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潍坊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潍坊市摄影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山东省人大代表、潍坊市专家协会副会长。
《沂山揽胜》
心寄丹青
1951年,子夫先生出生于山东潍坊一个书画世家。老潍县历史悠久,文风昌盛,科甲蝉联。清代,山东共出了六名状元,光绪年间,就有两名状元出在潍县。明清乃至民国时期,潍县经济繁荣,乾隆年间曾有“南苏州,北潍县”的说法,先生父亲便深受文化影响,毕生喜欢书画收藏,给孩子们讲老潍县名人掌故,文化轶事,子夫兄弟三人自小受父亲影响,长兄子芬师从徐培基先生,后习碳素绘像,兼习油画,造诣颇深,曾在潍坊地区建立第一家“子芬画像社”,在全国都有影响;二兄子明的钢笔山水画别开生面,在潍坊独立风骚,且多次到太行山写生,被大家尊称为写生之旅的老大哥。子夫先生的工作实为新闻宣传,但他始存翰墨之情,心寄丹青,在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同时,将自己的美术天份和丹青之志通过电视这一媒介传播开来,在电视台先后创建了《电视画廊》《翰墨英华》等栏目,为繁荣潍坊美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6年,五十六岁的韩子夫报考了中国艺术研究院贾又福山水工作室,这也是他停笔三十年之后的第一张写生,他凭着扎实的绘画功底和朴实大气的画风,被中国山水画大师贾又福一眼看中,从此揭开了他生命史上光彩夺目的新篇章。
进入贾又福工作室,他认真临帖,贾又福的悉心指点使他的思路如江河入海,豁然开朗,更重要的是,他随中央美院李铁生老师前后三下太行山,长达三个多月进行写生。
子夫先生的画有时代特色,不陈腐,在师法古人上,先生亦下了苦功,他临过石涛、文幑明,王时敏,范宽,龚贤、王蒙、王原祁等古代画家的作品和近人黄宾虹,黄秋园等大家的作品,尤其以临摹石涛的画作较多,石涛山水,浅绛山水。从石涛身上,韩子夫学到大量东西,他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精辟见地,他在长篇画论中说“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这种胸襟对韩子夫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几次在画作中题写出来,表示钦敬。
韩子夫先生热爱大自然,凭着一腔挚情,从波诡云谲、瞬息万变的大自然中摄取自然的魂魄,铸造画中的诗情。中国山水画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充分体现了“以形媚道”“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在其产生、发展、演变过程中一直沐浴着儒、道、禅及玄学等文化思想的阳光雨露。子夫先生的作品虽然来自大自然的启示,但他那画中的诗境却不是在现实世界中的任何一个地方所能找得到的。纵贯南北七百余公里的巍巍太行山,使他开阔了视野,他醉心地写,痴心的参,让他“胸次有灵气”。在画集临石涛山水立轴中,他题道:一峰剥尽一峰环,折径崎岖绕碧湍,咫尺诸天开树杪。潆回万壑起眉端,飞梁石引烟光渡,负担人从鸟道看,拟欲寻源最深处,流云缥缈隐仙坛。当先生以诗意的目光注视着自然的时候,情感的熔铸和对自然的依恋以及对自然山水的主观理解和归纳悟对,凭借完整而又典型的笔墨,对太行山进行着视觉诠释,创造出山水画艺术气韵溢荡的时空,那里面包含着作者的学问修养,人格性情,艺术气质和审美理想。他创作的《心游万仞惟太行》在“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书画大展”展出后被收入作品集,并被校方收藏。
山情家乡魂
当先生被太行山的雄伟险秀征服,用画笔倾情宣泄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萌生了用自己的画笔为家乡山水挥毫泼墨的想法,对沂山这座家乡的文化高峰,子夫一向充满敬仰之情。每次攀登,拜读那些题写在岩壁上、镌刻在诗碑上的诗,欣赏着那翠峦郁郁,云雾苍茫,岩洞毗连,奇石林立的景色,他都觉得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家乡的山水诉诸画笔,定格成艺术品然后代代传承下去,他用其独到的技法真实地传达着沂山之美和自己的审美体悟。
子夫先生是位勤奋的画家。为了做到胸有沂山,两年来,他不分春夏秋冬,背着画夹跑沂山,他对沂生怀着深厚的感情,自己曾坦言——“我看沂山多妩媚,沂山看我应如是”,他想的是沂山,画的是沂山,沂山创作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痴迷于沂山的大美工,感情通过笔墨自然地流露出来,没有任何娇柔造作之处,逐渐形成雄浑泼辣,刚健清新的绘画风格,将沂山的雄奇秀美,气势磅礴,豪气恢宏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继承传统艺术风格基础上,他的画更具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构图,更体现出山水画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虽不能说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已十分成熟,完美无缺,但却可以说,他在每一幅作品中都有所尝试,有所探索,有所追求。他从不满足于走前人走过的老路,也不满足于自己走惯了的熟路,不满足于反复使用单一的表现方法和语言,他用于创造也善于借鉴,善于吸收和融合。他已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和面貌,然而这面貌不是单调的、贫弱的、陈旧的,而是变化丰富,多姿多彩的。他有着多方面的才能和修养,于山水,大写小写,皆能熟练掌握,画中点景人物也都十分精到。他的大画很丰富但不堆砌,小画空灵但不空洞,处处显示出他不倦的创作激情和艺术天分,我们在先生的画中领略到的是超越了凡俗境界及一己格局的艺术情境——山魂水魄的家乡礼赞,一份浓浓的赤子情怀。
香港美协主席在看了他的沂山之作时,曾评价他的作品有“庙堂之气”,其作品风骨气势可见一斑,而对于我们来说,欣赏子夫先生的作品首先要弄清楚两方面:第一,子夫先生作品的风骨和气势,第二则是先生对家乡潍坊的赤子情怀,他的那份责任感正如沂山的大美,令我们仰视。
上一篇文章:返回列表
下一篇文章:亦师亦画 张志烈的七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