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作为一个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画种,
在现代艺术发展中其独具的
艺术审美价值是其他画种所不能取代的。
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皆有其品性,
古今许多画家结合自己的人生追求,
寄情花鸟,抒情表志。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点一线、一笔一墨
也将中国画的意像精神包含其中。
从自然的润物无声到花鸟画意境的创作,
是画家对生活有着深厚的理解
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借助花鸟画的创作语言来寄托自己的所思、所想。
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近
潍坊本土画家
徐建明
徐建明说:花鸟画要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因为艺术来源生活,来源于社会老百姓对花鸟的崇拜。你画出的这种东西必须要让老百姓去认可,也要有中国画的味道,要有对笔墨纸砚的理解。画不接地气是不行的。我现在画的花鸟,不管是什么体裁,不管见到什么花果,我就会画出来。画画不能凭空想象,乱画是不行的。就像我身后这张1.8米×1.8米的画,主题是“荷”和“鳜鱼”――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和”为“贵”。如:北京的“太和殿”等等,都是以“和”为主题;鳜鱼主要生长在南方的河里面,它的谐音“贵”――老百姓都喜欢这种题材,所以用“鳜鱼”代表“贵”。
徐建明
字霁白,号城北草堂主人、冷梦庵主,山东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书画工作委员会会员,中国香港美术家协会~~培训总部基地国画花鸟导师,伯夷画社社长,海右印社国画部副主任,浙江一品阁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山东佛教协会普照寺书画院艺术顾问,齐鲁文学书画院副院长。
1958年生于山东潍坊,1981年毕业于山东轻工业学院美术系包装装潢专业。幼喜丹青,痴心水墨,1973年拜在“知守斋主”郭志光先生门下攻国画,又私淑青藤、八大诸先贤,数年而有小成,尤擅水墨花鸟、金石篆刻。上世纪70年代末,在借调到轻工部工作时,国画作品《五连冠》因缘巧合得到现代中国画大师李苦禅、刘继卣、吴作人等人的从旁点评,鼓励参加全国美展,并在翌年的第五届全国美展中获得三等奖。2013年至2014年先后在黄滨鸿纪念馆举办画展、在江苏无锡宜兴吴冠中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举办个人画展,在郭味蕖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多幅作品在《中国书画报》《中国文化报》《中国书画导报》《中国篆刻家》上发表并获奖,2012年被评为全国十佳中老年书画家。
知天命年更以郑板桥一竿瘦竹自期,誓“搜尽奇峰打草稿”,师不中不外之法,画不今不古之画,若能把自己简练坦诚的品格注入笔下,如此足矣。
徐建明国画作品欣赏
品读徐建明的画作,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清新的自然气息,笔饱墨酣之中体现的是一种写意国画特有的神韵和意味,展示了令人愉悦的清幽境界。他的笔下,自然物象经过画家的构思与提炼展现于纸上,呈现出笔精墨妙、富有意韵的“写意”之象。在其笔法自然的勾勒点染下,画面显得气韵十足,意趣盎然。
但他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喜用泼墨、泼彩。虽然他的泼墨、泼彩脱尽了世俗那种笔飞墨舞、纵意使气,表面热闹,实则轻浮浅薄的习气,但技法上仍沿袭了前人之道。徐建明作画,饱蘸水墨,笔根为水,笔尖为墨,在笔上便将所有颜色调至完好,不需试纸,直接落笔,虽仍沿用传统中锋运笔,但却因善于用水,使画面更有圆润之感,更具田园清新之态。落笔之后,他不作反复皴擦积墨,而是保留着画面最初的美和意境。
徐建明用独具匠心的笔墨赋予花鸟画以新的意韵,拓宽了其花鸟画创作的新思路。《长歌行》中有诗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辉。”徐建明为他笔下的自然之物铺上了一层灿烂的光辉,将自然的美好和胸中的逸气挥洒在墨与彩的交织中。
徐建明 作
徐建明 作
徐建明 作
徐建明 作
徐建明 作
徐建明 作
徐建明 作
徐建明 作
徐建明 作
徐建明 作
徐建明 作
徐建明 作
徐建明 作
徐建明 作
徐建明 作
徐建明 作
徐建明 作
徐建明 作
徐建明 作
徐建明 作
徐建明 作
徐建明 作
徐建明 作
徐建明 作
徐建明 作
徐建明 作
刘掬丽整编
上一篇文章:石鲁:生活枯竭,画必凋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