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王殿华用书法架起不同国籍人们心灵桥梁

所属栏目:新闻资讯      作者:王贤根 郑作良     编辑:     时间:2019-03-31 17:08:54     来源:潍坊晚报 青州书画

 

 

         非洲刚果(金)中国维和部队驻地会客厅内,一幅俊秀且酣健的书法引人注目,联合国官员、各国维和部队将校及刚果(金)政府要员,每到此地,总在这具有特殊意味的“维和”榜书前留影。

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运输大队队部,一幅“春风一路”的书法,始终勉励着官兵长途奔波、驰骋疆场,完成和平使命。中国维和工兵部队在那里修筑公路,架设桥梁,在非洲人民的心目中留下了极其美好的印象,一座座用钢筋水泥铭刻有王殿华书写的中文字碑,也巍然屹立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波及四方。军旅书法家王殿华的名字也随之在海内外广为流传。他的作品,在特殊的环境里,特殊的岁月中,受到了中外军人独特的优厚待遇。联合国会员盛赞王殿华的才华和中国军队:“从你和你们的身上,我清晰地看到中国是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文明古国。我仿佛看到了你们的过去,更看到了你们的未来。我坚定地相信中国维和部队!”

         王殿华的书法,构架了一座座与外军及联合国有关机构的桥梁,他成为和平的文化使者,沟通了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人们的心灵,增进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也拓宽了我军的活动空间。

        近几年来,王殿华的书法作品,在全国、全军和世界各地频频展出,荣获多次金奖、一等奖、创新奖、优秀奖,收入多种版本的大型书画集。他为《神州博览》题写了刊名并连续刊登他的作品。《解放军报》《书法导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羲之书画报》《中国铁道建筑报》《新晨报》《鲁北晚报》《连云港日报》《德州广播电视报》《中华风杂志》和《长河晨刊》等40多家报刊相继刊登作品百余篇。他的200多幅作品被韩国美术馆、抗日战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斗争纪念馆、联合国总部等国内外纪念馆、机构和知名人士收藏。

        王殿华出生在齐鲁大地,家父是位私塾先生,平生酷爱书法,勤勉为民。王殿华自幼受其熏陶,从小认真临摹、练习,奠定了他热爱中华传统书法艺术的基础,血脉中流淌的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在读书、教书的生涯中,他的硬笔、软笔书写在板报、墙报这方舞台上,显现凤毛麟角,倍受众人青睐。在部队火热的生活中,他如鱼得水,不断自励,成为军中骄子。

        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要成就事业,必须苦下功夫。王殿华平时公务繁忙,但他仍然在工作余暇专心致志读帖、临帖、研帖,一遍遍地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怀仁的集王《圣教序》,赵孟頫的《寿春堂记》《胆巴碑》,以及孙过庭、文征明、启功等古今名家碑帖,烂熟于心,深得要诀。他把握宝贵光阴,研读了上百余部书法理论专著,吸纳古今书法精华,博采众美。其间,常常是半夜醒来,翻身伏案,潜心钻研,静中求雅。静,觉悟油然而起,生慧生智。静极生动,气宇不凡,道性自然长进。长期修行,师古不薄今,厚积薄发,其作品结构严谨,体态俊秀,用笔清朗,章法自然,神采飞扬而不张扬,意韵深厚而不苦涩。近作《如何》,布局巧妙,构想精细,巍峨如山,奔流似江,行笔缓急得当,用墨润涩适中,章法绵密朴茂,气息贯通流畅,体现了传统帖学严谨清健的基本原则,展示了清秀俊雅的鲜明风采。从作品的气势中,我们感受到书家叩问山河天地的铿锵风骨,倾听到了对历史、社会、人生深沉思索的喟然长啸,凸显出作品深刻的主题与意境,也显现了书家长期耕耘所厚积的艺术造诣与自我修养。

        常言道“永”字八法,简单的点横撇捺线条,却包含极为丰富的艺术内涵,宛若山河起伏,犹如海纳百川,蕴藏着书家的综合素质与艺术抱负。几十年间,王殿华书内书外静心揣摩,从其它艺术门类中汲取精神学养。他创作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300多首(篇),主编《布谷声声》《走向世界的中国工程兵》等几十部著作。文学艺术的修养丰富了他的人生,又夯实了他书法艺术的深厚底蕴;反之,书法艺术的锐进,又促进了文学艺术的深化。

        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王殿华,又是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理事,工程兵书画摄影协会副会长,国家机关华和厅画院副院长,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路桥诗社社长,其作品深受广大民众欣赏、喜爱,也受行家重视、赏识。他为人真诚,胸怀坦荡,勤奋扎实,乐于助人,目标坚定,追求执著;工作得心应手,成就斐然;在书法艺术的殿堂中,又闪烁熠熠光彩。他深情地说:“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岁月长河滚滚,艺术的光辉始终穿越历史,绵延不绝。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同时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汉字的书写艺术传统。艺术源于生活,源于人民,我们书法有所成就,仍应感激变革的时代与生活,反哺社会与人民大众”。从他真挚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他更高的艺术寻求和璀璨的未来。

作者:王贤根 郑作良( 王贤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大校。郑作良,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秘书长,文化部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馆收藏部原主任。本文原题为《书法殿堂的光华》)

  


标签:     新闻资讯         王贤根 郑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