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墨海驰骋 禅意人生—— ——记著名写意花鸟画家房瑞合先生

所属栏目:新闻资讯      作者:     编辑:     时间:2018-08-24 21:03:08     来源:

       



               

  作者:何岱新

 

 

 

   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罗曼·罗兰

 

    人与人的相遇,总是有一段缘的。最早结识瑞合先生,恰恰不是通过他的画,而是他的文字。在博客间,偶然读完他的《耕香草堂》心得,以及他大量的诗词,和富有哲理内容的博文,我就执意的认为他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修养的人,他的画一定值得体味。或许是我偏爱文学,出于对文字的天生敏感;抑或在艺术界的圈里圈外,冷眼旁观的日子久了,果然我寻觅着久违的气息,欣赏到瑞合先生介乎于禅意境界的“一花一叶一世界”的酣畅淋漓。

 

   欣赏瑞合先生的花鸟作品,真可谓:自鸣天籁,灵性有别,追求互异。但他对中国画的执着与痴迷是一如既往的,在创作中不断进步是相同的,真可谓是大有前程的一族。他怀着强烈的思想情感,以个性鲜明的生活体验,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作品中涌动着时代的脉搏,揭示了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反映了大多数人的精神、气质和愿望,这样的作品是美的,它所反映出来的生活比普通的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

 

   房瑞合先生一九六七年出生于山东省汶上,《耕香草堂》主人,北京荣宝斋画院郭石夫工作室画家,北京德威书画院画家,中国书画研究院艺委会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济宁市孔孟书画院特聘画家,济宁市青年美协副主席。

 

   房瑞合先生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由于先生为人低调,高行微言,知重皎然,鲜有人得以触摸其灵魂的高度。

 

    先生多年潜心于传统美术艺术研究,颇受明、清文人画派影响,擅长花鸟鱼虫,尤其以松鼠及动物飞鸟见长,作品在国家、省、市书画大展中多次获奖,作品《松林情趣》荣获中国电影百年书画大展优秀奖,多次参加山东省书画精品展、山东省一、二、三届写生精品展并获奖,百幅作品发表于《中国书画报》《美术》《国画家》《江苏画刊》《羲之书画报》《美术报》。作品被美国、西班牙、香港、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机构和友人收藏。在北京、广州设有颇具影响的工作室和常设展馆。

 

    书画界的人们常常说起‘写意人生’,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写意人生’的真谛呢?“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借用孔子的一句话,或许能道尽人心时态。在现代这样一个喧嚣的背景下,房先生能够平心静气,不躁不傲,日日沉浸在绘画事业中,真的很不容易,是尤为难能可贵的。这也就难怪,先生的画品为什么会有一种散淡之意。散淡者,乃心灵无所住而住之象,呈自由状态,非少挂碍者不能至此。而这种状态的得来,恐怕离不开他多年的笔墨修为和高尚的做人原则。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笔墨之行,即有笔墨之思,笔墨之思,即含笔墨之趋,而笔墨之趋,呈现的即是画旨。

 

   在房瑞合先生的作品中,他与大自然的一花一草,彷佛总是有着某种缘分。这看似信手拈来的写意小品,或嗅如墨气酣畅的大幅作品,总是在不经意间,浸入观者的心房,让人闻到一股花开由心的,淡淡的自然芳香,慢慢的深醉其间,似乎忘却脚下那条流淌的运河之水,或者浸润着儒家文化厚重沃土的滋养,似乎忘却心间魂牵梦绕的八大山人、徐渭、齐白石,或者黄宾虹。

 

   然而,钟情于自然大写意的瑞合先生,却从没有迷茫或迷失。他反复叩问自己:“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是怎么样的一种意念?是一种怎样的思维?对此要有怎样的感受?中国画是用来看的?还是用来欣赏呢?又怎样去体味呢?”他体悟到,无论如何都有着极大的文化内涵在里面。画者,文之极也,无文,何以有画?瑞合先生独立的思索和想法,引领着他自己不断探寻属于心灵的笔墨,在文字与墨之间来去自由,在传统中来去自由,在生活里来去自由,在情感世界来去自由。或许,只有他自己懂得了写意人生的真谛,才能传递给观者一种心灵的震撼。

 

   在我看来,他的画中,隐约间有一股笔墨的大方气度。寥寥几笔间,简约但丰富,清雅却又不失深沉。每一幅画所作的布局和立意,都一丝不苟、思考良多,深厚而有变化。不知不觉间,他精心构建着属于自己的艺术程式。一花一叶的意境,一枝一丛的韵味,一个鸟儿,一对蜂儿灵动,一个动物的妩媚无不显示着先生平淡而不俗的眼界与胸襟。笔墨的多变,显示出他的繁恰是简;而他的简恰是繁。正如他说黄宾虹和八大山人,黄宾虹千笔万笔,却是一笔;八大山人一笔两笔,恰是千万笔。

 

   总体来讲,简也好,繁也好,这都不是目的,目的在于繁简背后的意绪。正是在此意义上,齐白石才说:画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似与不似,才是画的性灵安居之处。平淡未必无奇,作平淡而止于平淡,平淡之外无物也;平淡之外须有物,所谓弦外之音,则平淡自不平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是也。林畊青云诗如此,朱屺瞻说画也如此,瑞合的笔墨也是如此。慢慢的品赏间,那平淡自然中,总是透出一股呼之欲出的生机与情绪。

 

   大家知道,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元化的,从工笔到意笔,都有其内在的发展模式,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在瑞合先生花鸟画(和其他画作一样)的造型,构图,用笔,用墨等方面,找到一个共同的规律,造型上巧拙,朴华,繁简。构图上的宾主,虚实,开合。用笔上的疾徐,提按,轻重。用墨上的浓淡,干湿,枯润等等,无不是“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关系。这也是国画美学构成的必要元素。

 

   在瑞合先生的花鸟画作品中,我感受到了画家在艺术上所采用的“取象单纯”这一艺术思想,结合“工而有意”“离象而求”“意从工出”“遗形取神”等表现形式,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思维中,把物象提升为心象,把形象转化为意象,由此形成了画家自己的清雅素朴的艺术风格。

 

   读过瑞合先生花鸟画作品的人,都会感觉到画家在用一种细致的情感,朦胧的意趣和清新的格调,把平和的心态,真实的感受表现出来,呈现出的是一种画境,一种意境,而更多的是一种心境。所谓“佛家只说家常话”,此言令人深思,回味无穷,这也是画家的一种人生态度。此即能通过绘画作品表现出其意境,乃是心中至美。

 

   写意花鸟画,是表现画家创意博达与功力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画家的修养与学识,瑞合先生以传统为师,以自然为师,在解读传统技法中,悟出艺术创作的精妙。他的画作最常表现自然生态主题,用墨谨慎,讲究干净利落,让人感觉出平中求和,和中求贵的朴素,营造的是意趣天成、鸟语花香的艺术氛围。他笔下的一草一木,一个动物都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很容易使人畅想大自然鸟语花香的静幽之美。那种栩栩如生、精致动人的视觉效果,那种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情趣意境,让人从内心里感觉出陶醉,给人以圣洁高雅的艺术感受。


标签: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