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宝笈》俨然已如中国书画界的盖世武功秘籍。从今天开始,借着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在故宫武英殿和延禧宫亮相的“石渠宝笈特展”将用众多的宋元珍品,共283件故宫书画藏品成就文博界的一次重磅展览。毕竟这可是《石渠宝笈》著录书画的第一次大型亮相。新京报记者专访故宫专家推荐十大必看国宝,听听这些国宝自己的“讲述”,它们的历史积淀以及鲜活的文明传承史。
石渠宝笈特展=典藏篇+编纂篇
故宫博物院书画部主任曾君告诉记者,如今《石渠宝笈》中书画藏品的收藏流传情况,由于计数单位的不同,对于各个博物馆内收藏数量很难有确切的统计,而在北京故宫已经找到的宫藏实物有千余件,“我们是将书与书画实物一一对应,需要特别严格的核对,包括尺寸、印章、题材等,核对了两三年才核对出千余件,还有一些没有核对完。”而为了此次“石渠宝笈特展”,故宫收藏的千余件《石渠宝笈》中的283件将分两批亮相。被称为故宫镇馆之宝的《清明上河图》则打头阵出现在第一期。
展览的两大场地武英殿和延禧宫虽然相隔有段距离,但每一个都各有精彩。其中武英殿内展出的是“石渠宝笈特展——典藏篇”部分,以《石渠宝笈》著录书画为主轴,分皇室秘赏、重回石渠、考订辨伪三个单元,共展出82件(套)书画藏品,大多是历代书画中的经典之作。东晋王珣《伯远帖》、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都在此展出。与此同时,曾君还指出,除了宋元名画外,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朝宸翰首次集体亮相也是整个特展的最大特色之一。
而为了展现《石渠宝笈》自身的历史,延禧宫内则将焦点放在了“石渠宝笈特展——编纂篇”上,以《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来源、编纂人员、编纂体例、贮藏地点及其版本与玺印五个部分逐次解析《石渠宝笈》诸编的内容与特征,展出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诸编著录的典型作品72件(套),其中图书善本十二册,《石渠宝笈》所用宝玺十五件。
《石渠宝笈》
乾隆皇帝喜欢标榜自己爱文化、爱收藏、对古代文化敬仰可是出了名。一部《石渠宝笈》便是明证。“石渠”一名,典出《汉书》。西汉皇家藏书之处称“石渠阁”,在长安未央宫殿北。乾隆皇帝便以“石渠”为内府书画著录命名。据故宫专家介绍,清宫书画著录分三次编撰,分别在乾隆九年、乾隆五十八年和嘉庆二十一年,因此成书分为《石渠宝笈》“初编”、“续编”和“三编”。《石渠宝笈》共著录了历代书画藏品万余件,是书画著录史上的集大成者,为后人全方位多角度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提供了重要参考。
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卷
绢本,设色 纵24.8厘米 横528厘米
《清明上河图》算大众知名度最高的书画作品之一,但其真容一般都要等上几年才得以相见。这件被称为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的国宝,只有隆重的庆典活动才能请得动它。
10年前,为了庆祝故宫博物院80岁生日,这幅作品展出过,此后则在中国香港和日本亮相。10年后,同样是为了庆祝故宫博物院生日,该作品再度亮相,且是近十年来的首次全卷展出,共528厘米。怪不得排在记者前面的一位老外愣是拿个放大镜在那一动不动。而更多的人则会引经据典,一一将过往看到的资料与画面中的具体场景比对,北宋汴梁城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城乡风光与市井百态到底是如何的。漕运繁忙的汴河,虹桥上下之景,还有城内繁华的街市。画面中600余名人物,牲畜近百头,房舍百余座,舟船25只也是各有各的生动。
与《石渠宝笈》中不少国宝的命运一样,在藏入清宫后,《清明上河图》被溥仪以赏品的名义交由其弟溥杰带出宫外。1932年,它曾被存放在吉林长春伪皇宫东院图书楼中。1957年经东北博物馆转存到故宫博物院至今。
石渠宝笈特展
时间:今日至10月11日(第一期)
10月13日至11月8日(第二期)
地点:武英殿、延禧宫
注:两期展品不同
武英殿内,《石渠宝笈》书画的出场可以用惊艳来形容,因为打头阵的便是东晋王珣的《伯远帖》。
《伯远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当年就被乾隆帝集齐了,放在养心殿的暖阁里,同时把贮藏这三件书法瑰宝的房间,特别命名为“三希堂”。有趣的是,这样一段往事在延禧宫内展出的乾隆《行书三希堂记卷》等得到了印证。
当年在这“三希”中,乾隆尤其喜爱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自从他得到这一帖后,每年入冬下雪时,他一定把帖册取出来欣赏一番,并且在裱框的四周写字赋诗。四十多年里,从未间断。此后,这“三希”也经历波折,其中《快雪时晴帖》成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中秋帖》和《伯远帖》则留在北京故宫。有趣的是虽然当年乾隆帝最偏爱《快雪时晴帖》,不过此后研究表明《快雪时晴帖》其实是唐摹本,而《中秋帖》也是宋代米芾的临本,“为此,此次展出的《伯远帖》特别珍贵,因为这是‘三希’里晋人真迹,也是迄今为止晋人墨迹中唯一署有名款的真迹,”曾君告诉记者。
那么,《伯远帖》究竟是怎样一件神品呢?这是一封问候友人病况的书信。书法痩劲古秀,顿笔含章草遗意,与王羲之早期作品《姨母帖》接近。
隋 展子虔 《游春图》卷
绢本 设色 纵43厘米 横80.5厘米
在看完王珣的《伯远帖》后,很快《游春图》便展现在眼前。中国山水画的传统和历史颇为久远,这件隋代珍品《游春图》则代表了中国早期山水画的面貌。从艺术成就上,这幅画则是中国山水画中“金碧山水”画法的先声。
《游春图》卷并没有作者的名款、印章,也没有图名,只是因为宋徽宗赵佶在前隔水处题有“展子虔游春图”而得名,历代也将其归入隋朝画家展子虔的名下。展子虔是当时杰出的画家,供职宫廷,历经北齐、北周至隋代,擅长画车马、人物、楼阁和山水,创作题材非常广泛。不过现代以来,沈从文、徐邦达、杨仁恺、傅熹年等学者和鉴定家对这幅作品的作者和时代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引起了广泛讨论,认为它并非展子虔亲笔所绘,可能是五代时期或宋代的摹本。
该作品在历经宋、元、明、清各朝多人收藏之后,被清内府收藏,并钤“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印。不过溥仪以赏赐弟弟溥杰之名将其带出皇宫,《游春图》流落到民间。1946年,著名收藏家张伯驹以重金将其购藏并于1952年将《游春图》捐赠给国家文物局,交由故宫博物院收藏。
宋 林逋 行书自书诗卷
纸本 行书
纵32厘米 横302.6厘米
林逋可是北宋初年著名的隐逸诗人,“梅妻鹤子”的典故便出于此人。林逋当时归隐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不过,“行书自书诗卷”成了林逋归隐西湖孤山时所作的唯一存世的长篇巨制,也是应友人之请所写的自作诗。这件书法作品的宝贵之处除了林逋的书法外,卷后所附苏轼书的七言古诗,也让其珠联璧合,这还是罕见的苏轼传世佳作之一。
存入清宫后,民国年间溥仪以赏赐弟弟溥杰名义将本卷带出故宫,几经辗转,1953年回归故宫博物院。
北宋 赵昌 《写生蛱蝶图》
纸本 设色 纵27.7厘米 横91厘米
曾君向记者指出,此次特展的级别之高可以从宋元书画的出场比例便可见一斑。赵昌的这幅《写生蛱蝶图》也是出现在第一个展厅序列里。
赵昌擅长画花果、草虫,尤其以写生闻名,自号“写生赵昌”。他的大部分作品都经过宋代徽宗内府收藏,著录于《宣和画谱》。这幅画卷上无作者款印。因明代书画家、收藏家董其昌在该图上题跋:“赵昌写生曾入御府,元时赐大长公主者屡见冯海粟跋,此其一也”,遂将此幅作品定为赵昌所画。后来故宫专家审定,这幅作品体现了宋代花卉作品的新风格,艺术水平很高,但不一定是赵昌之笔,将此画定为珍品。
这幅画作最早为南宋权相贾似道收藏,清代转入大收藏家梁清标之手,随即归入清内府。溥仪从故宫盗出大批书画,包括《写生蛱蝶图》,伪满时期存放在长春伪满皇宫的小白楼内。1952年,东北文化部组织工作组清查清宫散佚文物时,原伪满国兵上交此画,由当时的东北博物馆保存,后经国家文物局拨交由故宫博物院收藏。
五代 周文矩 《文苑图》卷
绢本 设色 纵37.4厘米 横58.5厘米
周文矩《文苑图》卷此次也亮相武英殿内。五代周文矩创下“战笔描”,这也为后人鉴定真迹与否提供了一条线索。
事实上,这幅作品也没有作者款印,最初根据图左宋徽宗“瘦金体”题字:“韓滉文苑圖,丁亥禦劄”,下书“天下一人”押,定为是唐代韩滉作。不过书画专家认为从时代风格看,少唐画气息,最明显的是衣纹线条颤动曲折,像极了五代周文矩所创的“战笔描”。另外人物头戴的“工脚上翘”的幞头(男子首服中的一种样式)形式,也是到了五代才出现。
看《文苑图》卷时,你会看到古代文士的典型风骨。图中四位文士围绕松树思索诗句,有倚壘石持笔觅句者,有靠松干构思者,有两人并坐展卷推敲改诗者,情态各异。
唐 韩滉 《五牛图》卷
纸本 设色
纵20.8厘米 横139.8厘米
在看完正殿的众多书画珍宝外,也别错过东西配殿,那里也有不少国宝值得一看。唐代韩滉的《五牛图》便是其中之一。
曾君介绍,此次展览《五牛图》卷也是难得一见的珍品。韩滉擅画人物和畜兽,以绘田家风俗和牛羊著称,《五牛图》卷就是他的传世名作。而且《五牛图》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纸质为麻料,具有唐代纸张的特点。画作中五牛造型准确,形态各别,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其中一牛完全画成正面,视角独特。
宋 赵佶 《雪江归棹图》卷
绢本 设色 纵30.3厘米 横190.8厘米
赵佶就是宋徽宗,他在中国艺术史上可算是位才情皇帝,不仅广泛收集历代文物、书画,在创作上也有自己的独创。其书画作品留存至今已荣升为重要文物级别,被许多博物馆珍藏,而流转于市场的作品也是受到了真金白银的追捧。
而此次宋徽宗再度给我们展现了他的书画造诣。这位皇帝不仅善画墨笔竹石花鸟,格调清雅,还自创了书法“瘦金体”。如果之前仅停留在听说,那么这次我们可以循着画幅可见宋徽宗书写了瘦金书“雪江归棹图”五字,左下角钤“宣和殿制”印并“天下一人”画押。而画面中更是楼观、村舍、桥梁、栈道处处点缀,行人踏雪过桥,江心渔舟归棹,典型的冬日雪景图。
事实上,名迹流传至今其真实的身世也需要更多的研究。虽然该图卷首右上方有徽宗“瘦金体”题图文,但是后人从绘画的技法风格判断,这一作品可能并不是宋徽宗亲笔,而是画院高手代笔之作。
东晋 顾恺之 《列女仁智图》
绢本 墨笔淡着色 纵25.8厘米 横417.8厘米
由于此次展出的宋元珍品较多,为此10月12日将有新一批珍品上阵,而此前参展的宋元藏品也会“休息”三年,才能再次参展。曾君向记者指出,第二期中也是明星书画如云,包括了此幅《列女仁智图》、张先《十咏图》等。
其中此幅《列女仁智图》又称作《列女图》,虽然这幅作品经证实并非东晋顾恺之作,而是南宋人摹本,但其依然反映了我国最早名家人物画的风貌。
此卷为残本,仔细看画面可以看到“楚武邓曼”、“许穆夫人”、“曹僖氏妻”、“孙叔敖母”、“晋伯宗妻”、“灵公夫人”、“晋羊叔姬”这7个故事是完整的,而“齐灵仲子”、“晋范氏母”、“鲁漆室女”3个故事只存一半,其余5个故事则全丢失,又错将“鲁漆室女”之右半与“晋范氏母”之左半拼接在一起,使人误以为是一个故事。
北宋 张先 《十咏图》卷
绢本 淡设色 画心纵52厘米 横125.4厘米
张先是北宋人,暮年的时候翻阅父亲生前诗作,诗中“它日定知传好事,丹青宁羡洛中图”的描述触动了他,出于对父亲的怀念创作了这幅《十咏图》。
在这幅山水人物画中,建筑楼阁有花草树木掩映,小亭栏杆曲折相应,环境幽雅,气象恢宏。有童仆相伴的主要人物儒雅风流,气氛轻松愉快。尤为珍贵的是,张先的绘画作品,无论历史流传还是文献记载,仅此一幅。
该作品被清宫收藏后,同样是被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带到长春,伪满政权覆灭时丢失。1995年,在北京翰海拍卖中此画再度面世。故宫博物院根据徐邦达、启功、刘九庵等专家的建议,并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准,以1800万元竞价将此画购回,使这件国宝重归娘家。而这也开创了国家级博物馆从拍卖市场购买文物的先河。
上一篇文章:这些年 钓鱼台国宾馆珍藏的十幅国画
下一篇文章:艺术圈造假大师等级鉴别和行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