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朱万忠的“书法五品论”

所属栏目:新闻资讯      作者:朱万忠     编辑:刘掬丽     时间:2023-11-22 19:24:03     来源:画都书画网


朱万忠

中国书法在漫长岁月中形成了法度,形成了规则,最后形成了品位。古今人们把书法总结出来了五大品位,品位是评论书法的标准与尺度。古往今来,人们提出不同的书法论点,有的觉的是三品,有的是四品,我提出了五大品位说。这也是我的创新。我觉的这个观点不会过时,应该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不会过时。是哪五品呢?

①能品。形象生动,对客观事物的形象把握准确,可供临摹学习。如:楷书、行草书两三种书体达到佳作的才能列入能品。

②妙品。笔墨精妙,技法娴熟,得心应手的有法之法,可供临摹学习。如:篆书、行草两三种书体达到佳作的才能列入妙品。

③神品。刻画事物的精神本质达到了至高境界,可供临摹学习,也可做为范本临摹学习。如:真书、今草、行草,章草,三四种书体达到佳作的才能列入神品。

④逸品。笔墨技法达到极致而产生的无法之法,是“画到生时是熟时”的一种境界,是“奇思异想”加上“妙手偶得”的结果,是无法使人楷模的。如;篆书、楷书、隶书、草书,三四种书体达到佳作的才能列入逸品。

⑤拙品。拙是璞拙也是自然,书法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书法达到自然就是书法的最高品位,书法总体能达到品位的书法必须是一种真书加一种草书,这两种书法达到上乘境界的书法才能达到某一个品位。书法的最高境界就是道法自然。如: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行草、今草、章草,在传统的书法基础上创新的篆书、楷书、隶书、行草书体师古而不泥古的才能达到拙品。这就是一百年出不来书法家的局限,也是真实的原理。古人言“一百年才能出来一位书法家”,这不是妄言。

当今人人都称为书法家,大师到处都是。自称我是王羲之的孙子、郑板桥孙子。你是谁的孙子这不假,成为书法家肯定不是的,得打个问号。因为我在博鳌中国书画品牌创新论坛研讨会上说过:中国有两大艺术给子孙们是传承不下去的,一是书法艺术,二是中医医术。现场的专家学者们提问:为什么传承不给儿孙们?因为,书法艺术只能传承表象的一些东西,内在的是艺术,艺术是无法传承的,艺术是用语言表达不出来的。所以,中医医术也是只能传承表象的一些东西,内在的是医术,医术也是无法传承的,医术也是用语言表达不清楚的。医学大师书法大师们都想传承,就是用语言表达不出来,表达不清楚无法传承。我在村子上和老中医大夫多次交流过。村子里、城市里有中医世家,但是他们很多就是在干一个谋生的职业,不是医学家。药物他们会识别,配药他们也许可以,但医学的最高境界是望、闻、问、切,看脉看象,这是很难的。有天赋的医生学习都得需要几十年的经验,但还是越传越浅。在过去,农村有绝活的老中医看见有的老人走过去,会对别人和是家人们说:赶快去准备后事,某某老人不行了,就在三两个月后的某一两天内去世。那时棺材不好准备,交通又不方便,有老人的家庭是要提前准备后事的。所以,这样说的人是有水平的人,但是这个绝活不一定被他的儿子孙子学会,太难了。

另外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次名家书画精品展览研讨会上,我也说过:真正的书法家大师不是哪个教授、老师所能亲手教出来的。教授老师也不可能教出来书法家、书法大师的。中医也是如此,只能传授点皮毛的东西。

那么问题来了,当今为什么大师那么多?因为是获了奖项就称为大师了。历史上的书法大家的子子孙孙都称为书法家了。只要是参赛的人都能捧着奖项、捧着奖状的人都称为书法家了。这四十多年从国际展、国展、部级展、省展、市展、县乡展不少于十万次,乡村展获了奖都称为书法大师了,书法家能不多吗?今天的人们为什么点评书法没有规则、没有标准、没有底线、没有法度呢?为什么没品没位的书法作品都获得了大奖呢?如中书协多届的展览,获奖者无计其数。一些获奖作品都是没有法度没有品位的,甚至错别字连篇。个人书法专辑遍地都是,没有专业的权威部门监督校正,专辑中错别字连篇,这是很可怕的,也是很危险的,误导后人临摹学习。难道真的是网络上流传的不会写书法、不懂书法的人们、不写字的人们、不懂书法理论的人们当评委评选的吗?这些人又是怎么成为评委的?还是另有所图?点评书法是有规律、有标准、有法则、有底线、有依据、有品位也有法度的来点评。如:行草书法行云流水、神韵为上、遒劲、雄放、沧桑……如:隶书作品厚重、典雅、古朴、端庄……,如:篆书作品雅健、圆润、均匀、遒劲、高古……,如:楷书作品八法、九势,端正、严谨、雅健……,整体作品铁画银钩、藏露、起伏、曲直、急涩、方圆变化、气势、神采、古朴、韵意、姿态、熠熠生辉……。所谓形似,即指字的外貌、表象、轮廓与范本相似,换言之,即指某人所写的字,其笔画的形状,结字的体势乃至章法布局等等都同所临写的范本外表相似。所为神似,是在形似极端准确、熟练、巩固的基础上的升华,是高层次的艺术表现能力,即能表现出范本的精神、气质、风采。神似不拘于一笔一画的刻板摹拟,用笔、结体方法可以灵活,可以移植。

笔法是中国书法的核心所在,是古代书家的不传之秘。书法的基本功有多种,要体现书法的艺术性,气韵的生动,线条的质感,技法的多变和不与人同的个性。有的作品有结体没有神采,有的作品有线条点画没有法度。很多人不懂书法混淆为书法。如:甲骨文,籀文,金文,大篆都是刀刻斧凿的混淆为书法艺术了。刀刻斧凿的文字只能做为文化艺术研究学习。刀刻斧凿的字是没有笔墨线条点画韵意的变化,易书难识。秦朝统一了六国古文,以小篆为代表的正统书法,开启了书法的先河。书法中的篆书是指的小篆,小篆是毛笔书写的,有点画、有线条、有结构、有韵意、有形态、有法度……,用文房四宝书写出来才称的上是书法艺术。先弄清楚写字和书法和书法体系,临摹、藏露、欧体、馆阁体、瘦金书,书如其人,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然后分析清楚书法作品有没有法度,分析清楚书法的点画线条结构章法、笔法、墨法的千变万化,有的人抓住神采忘了结体,有的人抓住结体忘了法度,有的杂乱无章既无神采也无法度。是否能进入这五品书法中,达到品位了没有?能进入品位的书法才可以称得上是书法艺术,可以传承,书法爱好者可以临摹学习。如;郑板桥、金农等人的书法只是欣赏,不可传承,是因为列不到正统的五品书法中。以上的这些简论只是书法的五大品位的概述。

写书法离不开中国文化汉字,离了汉字就不是书法,这是定死的规律。真正学习书法首先要入格,把字放在米字格或是回锋格中,用法度约束、用法度衡量,入格是为了把字的点画线条间架结构掌握好,布局均匀,布局合理,这样入格临摹学习是为了掌握法度,掌握结构。为了得到法度结构必须得入格临摹学习。常时间的入格临摹学习,掌握了法度中的点画线条结构,然后书写多字的诗词歌赋进行创作,熟能生巧。《书谱》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道出了书法学习三个阶段,三种境界。

篆书,楷书都是入门的范本,不提倡从隶书入门,但学隶必先学篆。因为隶书是五体之中,上承篆书,下启楷草,收放自如,静气古朴。学习行草书法也可以入门的,但最终成不了大书法家的。何谓“碑学”“帖学”?两者有何区别?对于“碑学”“帖学”两个概念,应从其原意来作理解,即它们分别指两种不同的学科。“以润取妍、以燥取险”这是在书法艺术创作中的秘诀也是法度。临摹是为了把握书法的点画线条结构准确的书写在米字格或是回锋中,掌握了法度、点画线条结构,熟能生巧,意在笔先,意后笔前者败,意前笔后者胜。创作是符合传统笔法基础上的创作,不是信笔涂鸦。当然只知道临摹不知道创作的书家变成了书奴。只知道创作又不知道符合传统笔法基础上的创作,变成了江湖。

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心正则笔正”这都是书法艺术创作中的秘诀也是法度。“带燥方润、将浓遂枯”这也是书法艺术创作中的秘诀与法度。书法是有法度的,笔法,墨法,章法。失去了这些法度不为书法。书法如果法度散乱,要么没有法度信手涂鸦,也不能成为书法艺术的。圆笔用绞、方笔用翻,圆笔不绞则痿,方笔不翻则滞。这是创作书法艺术笔法中的秘诀也是法度。

行草书法要行云流水遒劲雄放,整体书法中要有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折钗股。这些自然中的法度肯定在信手涂鸦的笔墨中是显露不出来的。信手涂鸦的书法作品谈不上书卷气、金石气、文人气,更谈不上是书法。没有法度约束信手涂鸦的书法作品,是没有庙堂之气的,显露出来的都是江湖俗气就不是书法。写书法离开了中国方块汉字的书法作品更谈不上是书法,直接说就是杂耍。我从方方面面做了梳理,一句话,进入了五个品位的书法作品称得起是书法艺术,罗列不到五个品位的书法作品称不起书法艺术的,没有线条没有结构不是书写中国汉字的书法,不能称书法,杂乱无章的书法作品一律是丑书臭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写书法实际上就是学习,是人生的净化,积累经验,积累知识,积累得失,积累阅历,丰富阅历,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成为真正的书法家、书法大师,实际上就是一位思想家、理论家、哲学家、美学家。但是书法的创作还是有法度有秘诀的:十曲五直、绳艺波浪、以曲为美。

十起五伏、飘逸潇洒、以欹为美。

十藏五出、纯真古朴、以疏为美。

十迟五急、婀娜多姿、以逸为美。

玄之又玄、方可谓书。王羲之提出了十曲五直,十起五伏,十藏五出,十迟五急的观点,我做了发挥,提出了后边的东西,但是很多人很难理解,没办法传授,因为写字的时候要考虑春夏秋冬气候的变化、书案的高低、纸张的大小、笔锋的长短、汉字疏密大小的变化、行笔速度提按的快慢曲直的变化。

书法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以美为美,崇尚真美:

王羲之的中和美,

颜正卿的阳刚美,

苏东坡的韵致美,

董其昌的书卷美,

邓石如的金石美,

朱万忠的璞拙美,

柳叶体的自然美。

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笔法是中国书法的核心所在,是古代书家的不传之秘。柳叶体书法的笔法也是如此,不是不传,用语言无法传授。书法讲究的是韵、法、意、态、形神兼备,融古铄今。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再说一下,何谓形似?何谓神似?常有所谓某人学写某帖仅得其形,或说某人临写某帖能得其神釆。以上两种情况,前者可谓之形似,后者则谓之神似。

有很多的书法爱好者问我,学习书法不临古人法帖,以今人为师行不行?我直言回答;不行的。书法学习今人的。如;刘晓庆、曾翔、赵本山等等名人的去向下场……,有很多的专家学者教授名人眼高手低,也有很多的专家、学者、名人、教授的书论水平是很高的,但是他们书法创作水平是很低的。学习书法从古人的楷书入手开始乃一般常规。一般认为;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先学会站立,再学行走奔跑。是比较合乎逻辑的。

当今上了品位的书法大家寥寥无几。如:莫言先生、贾平凹先生、刘晓庆女士等名人的书法作品都是没品没位。启功先生、范曾先生等等名家的书法艺术比较睸俗、甜熟。

登上了品位的书法大家,如:欧阳中石先生,沈鹏先生等名家的书法各自达到了各自的品位。成名成家的必须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天赋极高者,得法上上。

柳叶体篆、隶、楷、行、草,暨榜书书法艺术是在继承传统笔法基础上的创新,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柳叶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师古而不泥古……,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入古出新、各宗其长、出于天然,八法、九势、点画、线条、结体、姿态优美,飘逸潇洒,秀逸天成,遒劲得法,古朴、沧桑、端庄、厚重、古拙、笔墨苍劲、藏骨抱筋、笔墨流畅自然,浑厚而不臃肿,疏朗而不干瘪,笔力扛鼎、天真烂漫、神采飞扬、独树一帜、儒雅自然,庙堂气、书卷气、金石气,入古出新,文人气十足,锥画沙、屋漏痕、折钗骰入神化境,融会贯通,形神兼备,道法自然,达到五品书法艺术的正大气象、高品位、高境界。柳叶体,集分书之成,得篆隶真髓,具魏晋风韵,纳金石之气,博古通今,独树一帜,前无古人,开宗立派,道法自然。

柳叶体被专家学者点评为“天人合一,雅俗共赏”,楷书的点画精到、结构和谐、飘逸潇洒、字形飞动、独辟蹊径、出于天然。隶书的凝重敦厚、古拙沧桑、入神化境、新意怏然而不失其雅。篆书的珠圆玉润、高古神奇、自成一家、有大宁静、大自在之意境。行草书流畅自如、提按有度、方圆遒劲、融会贯通、渗透着力与美的张扬与平衡。榜书的结体稳健、遒劲雄放、其势之大、其力之沉表现出其功力所深厚,力与美生动表现了创作者的刚直、爽利、豪放的性格、复古而创新。

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书法经典之作各自都有各自的法度、有各自的品位,古人经典书法作品中的条条框框是用笔法法度衡量书法家是否达到了法度,达到了品位,是否成为了书法家。

我参加过很多活动,但是往往得罪人。所以我不想出场写字。例如,我在武威和兰州,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有人直接把自己的作品撕了,现场很尴尬。不同层次的书法作品,放在一起,会看的人一眼就看出差距。

大家阅读这篇论述,自已评判自已的书法有法度没有,有品位没有,达到品位了没有。自已论证一下自己成为书法家了没有。有了官衔手握大权当了个会长当了个评委,加入了个协会,获了个奖项,题写了几块匾幅,为了迎合别人,为了奉承他人,被不会写字不懂书法的无知者点评了一下,赞扬了一下,就真的成为书法家了吗?真的成为大师了吗?王羲之题过匾吗?获过奖吗?当时人们给写过点评吗?奉承过吗?赞扬过吗?是协会会长吗?在书法这个领域里大家要有自知之明。认真品鉴这篇论文自己定位一下自己的标准,衡量一下自己书法水平的高底,就可以了。

这篇论述是否对错总结了出来,我想和大家讨论。

作者:朱万忠

编辑:刘掬丽


标签:     新闻资讯         朱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