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相看两不厌 静坐听林语——艺术家张长志作品赏析

所属栏目:新闻资讯      作者:     编辑:     时间:2018-10-18 19:15:35     来源:潍报文化

艺术乃自然属性,隐于无形,话于艺理 ——张长志语录

一犁新雨破春耕(中国画 )张长志

风雪牧归图 (中国画)张长志

相看两不厌 静坐听林语

——艺术家张长志作品赏析

中国绘画根基于中国民族的审美艺林,以形写神”成为中国画之要义,千古不易。中国画因此形成“以书入画”,写胸中之丘壑“非画也,真道也”,超于物象之外,似真似幻的意境。

艺术家张长志的性格、学养、生活环境和经历决定了他的艺术风格。正如哲学家所说,风格就是其人。知其動而守其静,是张长志山水画风格的灵魂。作画主要凭感悟,凭灵性,凭借生命的冲动和生命反朴归真意识。

每次与张长志老师交流后,都会被他那份对艺术的见解所震惊。印第安谚语:"我们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来,需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在现代都市中,停下来等待是件极其奢侈的事情。难得的是,张长志面对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还一直秉承善良的品质及单纯的真性情,在创作中体验着艰辛,坚守着一份宁静和快乐,从来也没有让灵魂离开自己。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国画)张长志

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幅作品中,给人感觉便是清雅和静谧。细细品味之下,在一场初雪过后,树叶已是茂密不在,稀疏的草地也预示着彻底步入深秋。在这个刚刚放亮的黎明里,一阵秋风卷起了几片落叶,让人不禁猝不及防,不由深深裹紧了衣裳。

而在远处的牧场里,牧主早早地就将牲畜赶到野外吃草活动去了,留下半掩的栅栏还在静静等待牛羊的回归。只有树下石阶的余温,还诉说着曾经来此的过客,在西风吹下落叶的深秋里,过客坐在树旁石阶上神游天地间,突然间豁然开朗,泯然一笑,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一幅风景,却是无穷的空间和遐思。

水墨是中国画最典型的表现方式,是中国画的代名词。张长志在表现树木时,用水墨画的方式,以勾勒、皴擦、点染为主,借助水墨的氤氲、浓淡、干湿的效果,融入西画的速写方法,以及素描的黑、白、灰和团块结构,找到了一种最恰当的方式,直抒无限的情思胸臆。

画面中的树木在轻松的笔触下,卻带有特別生动活泼的韵味。同时,画面中大胆的留白,营造出了画面气氛和意境——秋色韫仙骨,淡姿风露中。衣裳不胜薄,倚向石阑东。丛树幽深之处,宁静人家之间,秋风萧萧、梵音袅袅,平添了一分心灵的启迪和遐想。

大龙山欲雨(国画写生)张长志

相依曾是树下人(中国画 )张长志

曾家溜拂晓(国画写生)张长志

春俏风暖上鱼多(中国画 )张长志 作

莽原(中国画)张长志作

远古梦乡(国画写生) 张长志

云雾飘古寺(国画写生) 张长志 

云掩碧霞祠 (中国画)张长志

张长志注重作品的格调、品质、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他笔下景与人更成为了他解读诗境、体现心性、创造与传递文化的直接手段。作品中充盈着诗化的自然韵致和温润圆融的人性温暖,同时也映透着一个艺术家超逸豁朗的生命态度。

在我看来,这是他作品中着意追求的审美意蕴和文化品质,是艺术家荡涤浮尘、虚怀若谷之人文情怀和诗性禀赋的天然呈现,寄寓着艺术家张长志内心深处的文化理想。

艺术家简介

张长志,中国当代画家百杰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交流学会副主席、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主席、中国天鹅画院院长。出版有《张长志画集》 《张长志画选》 《中国名画家》等专著。业绩载入《世界名人录》 《中国当代名人录》 《中国美术家辞典》等。

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解放军美术创作院等主办的首届、二届中国画节,举办名家个人画展。其作品《矿难日记》被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前言、中国美术馆学术研讨会赏析推介。在法国、德国、荷兰、瑞典、比利时举办个人画展。几十件画作获国内外美展大奖,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

艺术成就见诸《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解放军报》 《求是》杂志、《美术》杂志、《中国书画报》等刊物。获首届中国文艺成就奖、和谐中国艺术家奖、同根同梦全球华人楷模艺术家奖、青州古州文化英才奖,被中央电视台介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标签:     新闻资讯